
盤點2010年以來的30起企業泄密案件
根據溢信科技對2010-2013泄密事件的分析,發生在信息產業的泄密事件占60%,比如東軟集團副總李某等泄露公司CT機資料;24%的泄密案件發生在制造業,如富士康的iPad2圖紙被內部員工泄露。制造業是傳統產業的代表,信息產業是新興產業的代表,兩大行業成為近年來的泄密事件多發行業。
信息產業如電腦、手機、通訊,本身就處于電子信息的前端,泄密風險也就水漲船高。而制造業泄密案則發生是在中國制造業轉型的當下,隨著兩化融合的推進,越來越多的制造業部署信息化,但信息安全工作并沒有同步完善,造成大量泄密風險存在。泄密案給企業不僅造成經濟名譽損失,更會影響其轉型升級步伐,給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。
我們通過對泄密原因進行分析發現,利益驅動的泄密行為占到了近90%,或者為套利,或者為到同行企業中謀求一個更好的位置,總之利益當前,企業信息安全被撕碎一地。在HTC泄密、東軟泄密、精友時代泄密、盛大泄密中高管們忙著將公司機密轉化為自己創業的資本;而在聯通客戶信息泄露、1號店泄密、工商招行等泄密中,則是普通員工為自己賺外塊。
在近年來的泄密事件中,筆記本電腦、U盤、打印、掃描、電子郵件、MSN、電話、短信、磁帶等辦公常用的信息傳播載體都派上了用場。比如在東軟泄密、招行工商等客戶信息泄露、友達光電泄密、國家統計局泄密等案件中,這些小工具都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企業泄密的途徑真的很多,特別是在當下移動互聯時代,智能手機,3G網絡的發展,可以用到的泄密手段更加多樣化,企業需要防御的技術更需要與時俱進。